作為“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”之一,蘇州這座古城正在駛入數字化的“快車道”。
2023年1月16日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的正式投運,已經刻畫出“一網統管”現實模樣,形成了“一屏總覽全局、一網統管全域”城市數字化治理新模式新機制。
在蘇州規劃中,到2025年,市區常住人口、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“雙過半”,蘇州國際化特大城市主架構基本成型。在此過程中,以“一網統管”為代表的城市數字化治理,無疑是蘇州這座城市邁向新臺階的重要支撐。
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駕駛艙,而是通過數字手段來管理城市、駕馭城市、服務城市的駕駛艙?!白凇边@樣的駕駛艙里,不僅使這座城市的運行狀況盡收眼底,城市細枝末節的管理也能觸手可及。
如今,站在“一網統管”建設的新起點上,蘇州正在致力打造城市數字化治理樣板,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煥發出新的活力,加速奔赴數字經濟新時代。
借助數字技術,感受城市脈動
3月26日,蘇州首屆城市馬拉松鳴槍起跑?!皵底痔K州駕駛艙”聯動多部門和板塊力量,開展賽事保障指揮調度,順利完成首次實戰演練。賽事全程,駕駛艙運轉有力,保障有力,迅速派發人流聚集、交通擁堵、點調通信等各類指令6條,各項監測指標均在可控范圍。
賽前整體謀劃、全盤考慮。
通過制定應急保障預案,按需接入參賽人員、線程等信息,有效編組了42公里賽事沿線的473個重點路段高清攝像頭,科學劃定了大賽全程42個LBS人流車輛熱力監測重點區域,聯調聯試了指令平臺與融合通信系統,確保聯絡通暢。
賽中輪巡點調、協同指揮。
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集成賽事相關的天氣情況、現場直播、熱力分析、熱點輿情、應急力量等信息于一屏展示,全方位多角度掌控賽事全貌,全程聯動“3區5部門”應急值守保障。
賽后數據研判、建模打樣。
比賽結束后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基于華為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和報告助手,精準分析研判,復盤保障指揮情況,結合大數據監測分析,形成“蘇州馬拉松專題報告”,為跨部門、跨層級、跨區域重大活動保障提供經驗,為重要節點指揮調度“建模打樣”。
通過這樣的“建模打樣”,在清明、五一、“蘇迪曼杯”羽毛球賽事等期間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聯動公安、交通、文廣旅等多方力量,強化值班值守備勤,以數字化護航值守保障,在助力城市穩定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在“蘇迪曼杯”羽毛球賽事期間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還上線了“AR實景超融合平臺”,首次接入奧體中心室內場所視頻,為賽事持續做好值守保障。
基于華為大數據平臺的文化旅游專題、城市治理專題、城市交通專題、公共安全專題,為各種活動提供精細化的保障。
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的成功實踐,離不開蘇州市近年來全面推進數字經濟、數字社會、數字政府三位一體的“數字蘇州”建設。早在2021年1月,蘇州市就制定出臺了《蘇州市推進數字政府“一網統管”建設工作方案》,并首次明確提出“一屏總覽全局、一網統管全域”的具體目標。在推動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,蘇州華為通力合作,輸出了《蘇州市數字政府“一網通用”白皮書”》、《一網統管建設軟科學研究》等專業成果,為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融合集群提供堅實支撐。
事實上,“一屏總覽全局、一網統管全域”也是許多城市開展“一網統管”建設的目標,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,由于不同城市基礎和條件不同,更多需要“一城一策”來推動。蘇州以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為抓手,通過各種創新數字技術的落地,讓城市管理者能夠清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脈動,這無疑也為更多城市提供了參考借鑒。
“機制+平臺”推動城市數字化治理
2022年,蘇州市被列為江蘇省“一網統管”建設試點城市,為了將“一網統管”建設落到實處,蘇州市確立了由大數據管理局牽頭推動“一網統管”建設,并在2022年8月掛牌成立了“蘇州市數字城市運營管理中心”,實體化運行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,奮力開辟超大城市數字化治理新路子。
為了回答蘇州市“一網統管”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,指導“一網統管”建設與落地實施,推動“一網統管” 可持續創新發展和長效運營,華為公司投入多名專家,調研重點單位100家,參與人次500余人,輸出調研紀要128份,專家訪談紀要6份,信息化書面材料3000余份,最終輸出了蘇州“一網統管”平臺建設頂層設計,對其業務體系、運行體系、平臺體系、保障體系、支撐體系進行了規劃指導,推動城市運行更穩健,社會治理更多元,應急管理更敏捷,城市管理更精細,經濟監管更實時。
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按照“1+3+5”架構,建設“一網統管”、綜合執法指揮、大數據輔助決策3大應用平臺,構建“觀(態勢感知)、研(研判分析)、處(聯動指揮)、督(監督考核)、賦(數據賦能)”5大核心能力,致力打造成為城市運行的“協調部”、應急處置的“指揮部”、領導決策的“參謀部”。
在建設“一網統管”平臺方面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對接了32個委辦局127個應用系統,匯聚了179大類459小類17億條城運數據,引入了1.52億條實時互聯網數據,接入了全市約18萬路高清數字視頻監控,是“政務數據最大的一次匯聚、互聯網數據最大的一次應用、政務系統最大的一次共享”。
得益于數字蘇州駕駛艙的構建,“駕駛艙”逐漸形成了“觀、研、處、督、賦”五大核心能力。其中,“觀”,圍繞城市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組織”等要素,匯聚視頻、遙感多維數據,感知城市運行狀態;“研”,建立大數據模型算法,融合政務、互聯網數據研判,發揮大數據“顯微鏡、透視鏡、望遠鏡”作用;“處”,堅持“平戰結合”,實現貫穿市、縣級市(區)、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、網格五級的指令閉環,作為應急處突同步中心,服務黨委政府領導高效指揮調度;“督”,運用數字技術,支撐非現場數字化監管,助力增強跨部門、跨層級、跨地域聯動監管能力;“賦”,加強數據開發與創新應用,促進部門業務流程再造、服務模式創新、管理手段變革。
在此過程中,華為作為蘇州市數字政府戰略合作伙伴,積極參與到項目建設的三大基礎平臺、八項專題應用、四大中心、一套城市指標體系和一個中屏應用中。其中,三大基礎平臺包括大數據平臺、數據治理平臺和數據可視化平臺;八項專題應用包括城市治理、民生保障、數字交通、經濟運行、生態環境、公共安全、文化旅游和綜合態勢;四大中心包括城市事件中心、城運指標中心、城運風控中心,城運報告中心。這些也構成了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的骨架,為駕駛艙的最終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撐。
創新打造城市數字化治理標桿示范
如今,華為深度參與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的建設,在實現蘇州市各部門數據“一網統管”的基礎上,還在全球首批試點建立了城市運行評價指標體系,可更好監測城市運行狀態和發展趨勢;并在全國率先建成“服務人口庫”,更加精準掌握城市實有人口底數和結構。
截至目前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已形成春運、五一、生態環境、衛生健康、數據交通等簡報57份,以及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等各類專報40份,為輔助科學決策提供支撐。同時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以應急為驅動,大大增強了城市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。比如,在“平時值守”上,駕駛艙已完成春運、清明、五一、蘇城馬拉松、蘇迪曼杯等城市巨大承壓時期值守保障。此外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還重點打造城市生命線工程,加快建設揚塵監測、藍藻治理、企業風險預警、重點車輛管理、民生民意監測、醫療資源總覽等“一件事”應用,助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。
對于蘇州來說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帶來的不僅僅是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,更是城市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創新,具體體現在模式創新、流程創新、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四個層面。
在模式創新上,創新“一網通用”“一網統管”雙輪驅動模式?!耙痪W通用”提供“云、網、數、樞、安”核心能力,為“一網統管”打造堅實的共性支撐和能力供給;而“一網統管”則聚焦“觀、研、處、督、賦”核心能力,為“一網通用”提供了數據和技術能力反哺。
在流程創新上,創新“觀、研、處、督、賦”業務穿透流程。將“觀、研、處、督、賦”穿透到城市治理智慧應用的底層邏輯,串聯起分散的政府部門履職資源,為實現“一屏總覽全局、一網統管全域”提供內在范式。
在技術創新上,創新“AI+數據賦能”技術應用模式。充分利用AI視覺算法、數據挖掘等能力,基于互聯網數據,聚焦熱力區域,洞察人口聚集態勢;基于12345數據,結合寒山聞鐘、互聯網輿情,研判投訴熱點事項、涉訴單位排名、民生熱詞等;基于“AI智能+”基本模式,實現對渣土車滿載、無證游商、暴露垃圾等事件風險的智能發現。
在業務創新上,創新城市運行評價指標體系。作為全國首批試點,對經濟運行、公共安全、民生保障、城市治理、生態環境、文化旅游、數字交通和網絡安全8個領域1554個指標和46條指數進行大數據建模分析,定量反應城市運行質態質效。
憑借上述應用成效和創新,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已經獲評數字城市高峰論壇“2023數字政府建設創新優秀案例”,入選中國信息協會“2023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”等。接下來,蘇州市也將大力實施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升級工程,助力城市運行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安全。具體包括以下三個層面:推進一體化,加快實現“三級平臺、五級應用”;夯實一底座,建立完善“湖倉一體”數據底座;做實一件事,聯合業務部門持續開展“城市運行一件事”智慧應用建設。
憑借在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創新,蘇州與華為一道,不僅為城市運行“一網統管”提供制度樣板,為數據資源“聚通管用”積攢實踐經驗,也為數字政府“整體智治”打下良好基礎。在數字中國建設持續深入推進的今天,蘇州在“數字蘇州駕駛艙”上的創新實踐也將為更多的城市提供參考借鑒。
版權聲明:
凡本網內容請注明來源:T媒體(http://www.alternativecancerresearchinstitute.com)”的所有原創作品,版權均屬于易信視界(北京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按雙方協議注明作品來源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易信視界(北京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評論